当前位置:首页 >> 摄影器材 >> 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d750,一口气转接十几颗镜头

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d750,一口气转接十几颗镜头

2、尼康SP,号称最接近徕卡的机器,量少,喉贵,太丑。但是尼康SP黑油漆的也有很多人喜欢。然后,著名的黑科技产品:天工徕卡转sony自动接环出来了。徕卡M口的镜头,实现自动对焦,OMG!我直接跪了!自动对焦的徕卡镜头!

阅读数:21

在使用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转接环时?徕卡M口镜头和尼康F口相互转换的需求在摄影界非常常见。徕卡M口镜头以其优秀的成像质量和紧凑的设计而闻名,而尼康F口则是尼康相机的标准接口。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够实现徕卡M口镜头到尼康F口的转换,将使他们能够在尼康相机上使用这些优秀的徕卡镜头,提升自己的摄影表现。

在介绍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过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转接环的概念。转接环是一种连接不同相机镜头接口的装置,可以使不同型号的镜头能够适配到其他相机机身上。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制造商生产的徕卡M口转尼康F口的转接环,这些转接环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摄影者解决徕卡M口镜头与尼康F口相机不兼容的问题。

徕卡幻灯机镜头转佳能口

上图是《徕卡》85F2.8幻灯机镜头拍摄

自已DIY徕卡幻灯机镜头改单反镜头及单电镜头。自己比较喜欢徕卡镜头,因徕卡镜头的价格不菲,本人“囊中羞涩”只能望梅止渴。于是经常上各大摄影论坛看看,在论坛里看到很多用徕卡幻灯镜头改装单反镜头的,心里痒痒,于是开始自己DIY徕卡镜头。

徕卡M口镜头和尼康F口相互转换的需求在摄影界非常常见。徕卡M口镜头以其优秀的成像质量和紧凑的设计而闻名,而尼康F口则是尼康相机的标准接口。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如果能够实现徕卡M口镜头到尼康F口的转换,将使他们能够在尼康相机上使用这些优秀的徕卡镜头,提升自己的摄影表现。

在介绍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过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转接环的概念。转接环是一种连接不同相机镜头接口的装置,可以使不同型号的镜头能够适配到其他相机机身上。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制造商生产的徕卡M口转尼康F口的转接环,这些转接环可以很方便地帮助摄影者解决徕卡M口镜头与尼康F口相机不兼容的问题。

开始我们的主题拓展。

1、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第一个知识点:转接环的工作原理

转接环的作用就是在不同的接口之间建立连接,使得镜头能够与相机进行稳固、准确的传递信号和机械连接。转接环通常由金属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高度。在转接环上,一端是徕卡M口,另一端是尼康F口,通过将转接环置于镜头座和相机机身之间,可以实现两种不同接口的转换。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在尼康F口相机上使用徕卡M口镜头了。

2、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第二个知识点:适配性和兼容性

虽然转接环可以在理论上实现徕卡M口镜头到尼康F口的转换,但并不是所有的徕卡M口镜头都能够完全兼容所有尼康F口相机。这是因为不同的镜头和相机组合所需的转接环可能不同,需要注意适配性和兼容性。在购买转接环时,我们需要确保转接环可以适配我们的徕卡镜头和尼康相机,以保证功能的正常连接与使用。

3、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第三个知识点:焦距和光圈的适配问题

转接环不影响徕卡M口镜头的焦距和光圈等参数,因此在使用转接环后,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焦距和光圈设置。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镜头的设计和光学结构的不同,使用转接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光圈和对焦方面的适配问题。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镜头和转接环的说明书,并进行测试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

4、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第四个知识点:使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徕卡M口镜头转尼康F口的转接环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确保徕卡M口镜头和转接环的安装牢固,避免松动或摇晃。我们还需要注意相机的兼容性和对焦性能,有些转接环可能会影响相机的对焦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合适的曝光和对焦方式,以充分发挥徕卡M口镜头的特点和优势。

徕卡镜头有尼康口

徕卡口镜头和尼康F口镜头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镜头,徕卡口主要是针对徕卡系列相机设计的,而尼康F口则是尼康系列相机的标准接口。如果要使用徕卡口镜头在尼康相机上进行拍摄,需要通过适配器进行转接。

让我们来看看徕卡的口镜头。作为德国相机制造商,徕卡一直以制造高品质的镜头而闻名于世。徕卡的口镜头采用了优质材料和精湛工艺,具有出色的光学性能和细腻的图像表现力。无论是人像、风景还是微距摄影,徕卡的镜头都能带来卓越的成像效果。此外,徕卡镜头的机械结构也非常出色,手感舒适,操作稳定,给摄影师带来了很好的使用体验。

徕卡和尼康都是世界著名的相机制造商,它们都提供了丰富的口镜头系列,满足不同摄影需求。徕卡和尼康的口镜头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口碑,但它们的差异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从功能上讲M3拥有的所有功能IIIG都有,最大的差异只有2个:

1、M3把取景器与对焦合并到一个窗口了。

2、M3把快门转盘与慢门转盘合并到一个盘了。

M3是对IIIG的升级,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除了刚才提到的两个升级外,还有三处小改动:

1、M3后背增加了后盖,方便上卷,这样的好处是不用裁剪胶卷片头了。

2、过片从原来的转圈变成了搬把,增加了过片速度。

3、螺口机顶部暴露出很多凸起的按钮、旋钮啥的,M3用个平整的顶盖都盖住了。

但是IIIG也不是全面不如M3,对很多人来说IIIG也有它不可取代的地方:

1、超大的放大对焦窗,用90mm镜头非常爽。

2、超轻的体积,挂脖子也不累,放口袋也不沉,这才是奥斯卡巴纳克的精髓,才是徕卡的精髓。

3、便宜的价格,最好的IIIG也就是普通橙色M3的价格。一般橙色的螺口机更便宜到2000左右。

4、由于相对M结构简单,便于维修,保有量巨大,维修便宜方便。

5、回片时快门按钮上有个指示原点跟随转动,当回到片头时原点停止转动,很方便预留胶卷片头。

6、屈光度调节在M机上没有了,而iiig却有,配合对焦黄斑很有用。

螺口机的质量

全世界螺口旁轴相机做的最好的只有徕卡,相信我。徕卡leicaA、leicaII、leicaIII、leicaIIIa、leicaiiib、leicaiiic、leicaiiif、leicaiiig很多状态都很好的。但下面几款相机并不推荐:

1、佳能等日本螺口机样子丑、做工粗糙、故障率高。不信你试一试吧,我就不尝试了。曾经很多人觉得日本机器易用,现在回头看,还是徕卡螺口机更有人体工程学啊。

2、尼康SP,号称最接近徕卡的机器,量少,喉贵,太丑。但是尼康SP黑油漆的也有很多人喜欢。

3、英国reid。有几款仿造徕卡的机器,量太小,性价比不是很高,收藏还行。

4、俄罗斯螺口,谁爱折腾谁折腾吧,谁让它便宜呢。

5、避免徕卡里战后IIIC编号4*往后的,查看下快门布帘,糟了的就小心了。保养过的IIIC可以选择,因为便宜。

6、避免IIIF黑字无自拍的。

徕卡镜头能配尼康相机吗

a7RII转接徕卡M镜头,空间感和色彩:

进入富士系统,竟然是因为想上一个徕卡镜头。

然后,著名的黑科技产品:天工徕卡转sony自动接环出来了。徕卡M口的镜头,实现自动对焦,OMG!我直接跪了!自动对焦的徕卡镜头!

买徕卡之前,作为一个穷困的愤青,我看到别人吹嘘徕卡如何如何好的时候,常常会很愤怒!我搞不明白,徕卡到底好在哪里。

这几年换相机,错进错出的事情太多。因为喜欢蔡司的超广角镜头,进了徕卡;又因为转接徕卡镜头喜欢上了富士。再换索尼,也是因为转接。

徕卡是个很奇妙的系统。买徕卡之前,作为一个穷困的愤青,我看到别人吹嘘徕卡如何如何好的时候,常常会很愤怒!我搞不明白,徕卡到底好在哪里。而在买了徕卡之后,尽管我非常喜欢它,我仍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它好在哪里,这又让我很愤怒!

________

这个帖子的最后,说说我对几套系统的感觉吧:

  • 徕卡系统

-成像的氛围、色彩很有特点,令人着迷;

-建议使用CCD机身,如希望买CMOS机身,不如上富士;

  • 富士系统

-无其他明显缺点。

  • 索尼系统

我以前对徕卡蛮嗤之以鼻的,因为我觉得它贵,性价比极低。后来决定上徕卡,大概是三个原因:

第一,好东西人人想要,徕卡性价比的确是低,但它是好东西,这个没人有意见吧?而当时恰好我兜里也有点钱了。

第二,赵嘉的书对我影响很大,他的兵书十二卷里对徕卡是几种评价,早年的版本里是“徕卡好,但性价比低”,大致的意思是他已经不用徕卡了;但后来的新版本变成“M9真的是好,成像好,且轻便”。我就是看了这个评价后长了草的。但后来的再版,他说他看好的是cmos,并且强烈夸赞索尼了。这是后话,也许我看了再版就不会那么痴迷于徕卡了。但后来我确实看了再版,然后确实又买了被他夸赞的sonya7RII,当然那也是后话了。

第三,我意识到单反上面用超广角是个很悲剧的事情。之前说过,2013年我进藏前丢了一个摄影包,里头不仅有5DII,还有我唯一的超广角镜头17-40。要去西藏了,怎么办?我问朋友借了一套contaxG2,且只用了其中的一支镜头,GBiogon21mm2.8。用过以后就觉得单反上面的一切超广角都是垃圾。大多数成像垃圾,成像过得去的体积垃圾,总之超广角在单反上那日子是没法过了我甚至试过蔡司ZEDistagon21mm2.8。无法赶超Biogon的成像,但是拥有几乎三倍于Biogon的价格。这时候,耳畔飘过一句胶片时代远古的呼唤“长焦用单反,广角用旁轴”。大爱蔡司Biogon结构。G系统没有数码化,索尼a7可以转接GBiogon21mm2.8,但是有红移,几乎不可用。所以当时要用上Biogon结构的办法,几乎只有徕卡机身接ZM21mm2.8。

其次,全手动操作。很多从af时代开始玩相机的人,甚至不懂为什么要进行全手动操作,认为全手动操作麻烦,不可靠。极端情况下,全手动操作比自动操作更精确、更可靠,甚至更方便。手动光圈快门那是不必说了,当然是可靠,单说对焦吧:碰到有些街拍的场景,直接估焦+镜头景深刻度,甚至不用对焦,拎起来就拍;我在火车上拍过一张照片,天蒙蒙亮,我对着远处岛上的房子对焦,而车窗外又是飞快移动的栏杆,这时候不用手动,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拍;我连在水族馆里都用手动对焦,我的做法是,把镜头完全帖到玻璃上去,这样就没有玻璃反光了,然后对准某个相对固定的珊瑚或海葵对焦,等鱼游到那个位置的时候,按下快门......有人会说:我用自动相机的手动功能,不是也能实现吗?那不是一回事,因为自动相机的手动功能只是添头,不是主流,eos镜头切换到手动对焦,手感已经很差了;你试过contaxG系统的手动对焦吗?打个比方就明白了,手自一体的汽车切到手动挡,和手动挡汽车的操作感,能一样吗?

第三,体积、重量的优势。优势并不在机身,而在于镜头!目前全画幅机器领域,论体积重量优势,还是徕卡系统。

第四,徕卡确实有一些摸透了粉丝心理的小伎俩。著名的伎俩是那两台只能拍黑白的机器。我刚才说它的显示屏渣,也许显示屏渣也是伎俩之一,这可以让你在电脑上看到照片时获得更大的惊喜!胶片时代过来的人,对于冲卷那几天“甜蜜的等待”,应该记忆犹新吧,徕卡用的就是这种心理。最近徕卡又出新数码相机了,干脆取消了显示屏,彻底让你重温拍到看不到的感觉了。

第五,M镜头配合cdd的成像。其实这应该是相机最基础的属性,我把它放到最后是因为这是最说不清楚的部分,买徕卡之前看别人写看不明白,现在自己也说不明白。色彩深沉扎实尤其是焦内外的变化,总有一种似有若无的感觉,与其他机器全部相同,有点玄妙。有人说数码照片的色彩都是能调的,但具体到我,我只能说,徕卡的色彩我调不出来,所以我还是喜欢徕卡。徕卡最擅长的就是暗光下大光圈的场景,说不出所以然,但确实很动人。最后,ccd成像的细节,真的比cmos要好,不锐利,但是很丰富。

初识富士是这样几个感觉:

1、机身非常好。就像前面哪位朋友说的,拿起来就有拍摄的欲望。我觉得并不是因为复古的外表,而是对于摄影深刻的理解。没有了讨厌的模式转盘,MATP四种主要模式,通过镜头上的光圈环和快门转盘全部可以实现,ISO调整也是一个转盘搞定,实在太贴心了。对于从手动、胶片一路玩过来的我来说,那真的是一台相机,而不是一个电子玩具。

2、XF18mm2那个镜头,也很棒。这个镜头等效于全幅的28mm,想想其实28mmF2格式的镜头,各厂牌里面也不是很多,足够是一个广角大光圈了,还小、还轻、还不贵,真好!

用下来的感觉:都说大法好大法好,好什么好?!

第一,快门时滞明显,这个已经不是单纯操控感的问题了,确实影响拍摄。

第二,自动白平衡不准,或者说,过于敏感,室内拍摄的时候,颜色总是古古怪怪的。

第三,操控怪异。感觉这不是给摄影者拍摄用的相机,纯粹是一台电子玩具。

第四,手感不好,人体工学处理不如XT1。

第五,转接不那么好用。转接单反镜头的时候,跟eosm一样,体积巨大,而且镜头和机身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接环,空腔,平衡性一塌糊涂。这个问题在我转接徕卡R28mm2.8的时候尤为明显,尤其是和XT1接XF16mm2完全没法比较,成像不占优势,光圈小一级,体积和重量大不止一级,完美没办法比。转接旁轴镜头,体积和重量是下来了,但接旁轴广角的时候,红移、崩边的情况还是很严重,几乎不可用。

本来还有点犹豫,恰好我有一个影友,可以弄到第一批的天工自动对焦环,恰好还有一个,我就果断拿下了。当时手里的那台还是sonya7MII。当我实现徕卡M口镜头的自动对焦后,我立即做了两件事:

第一,出掉a7MII,换回a7RII。原因是前者的相位对焦不够好,用天工环比较吃力。购入之后我想起了以前不知道谁说过的一句话:a7RII与其他a7系列的机器,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对焦快很多;画质好的惊人;同时,转接效果好很多。35mm以上的效果都非常好,偶尔转接一下蔡司ZM25mm2.8的效果,尚可接受。

第二,购入徕卡M75mm2AA。如果没有天工环,这个镜头我是不会买的,用旁轴的黄斑对焦跟中长焦镜头较劲,太吃力了。而天工环和a7RII的组合,让这个镜头的实际用途大大拓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