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800接手动镜头,当今摄影器材如此发达
附图8、V1+30-110mmf3.5-5.6;ISO3200,f5.6,1/20S,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Helios44镜头有多重卡口,除了早期的插刀式之外,还有PK卡口、L39螺口和M42螺口。我有一个富士微单,配备了几个手动镜头,俄罗斯的八羽怪,国产的鱼眼镜头,等等,当我要用鱼眼镜头或者八羽
可以将非尼康电子接卡口的镜头接入尼康相机?然而,D800依然可以使用E镜头,只需要使用尼康的F-E卡口转接环,将E镜头转换为F卡口,就可以将其连接到D800机身上了。这个转接环其实是一个中间器,它在E镜头和D800机身之间起到了承接的作用,使得E镜头的电子接口能够和D800的电子接口进行通信,在D800相机上进行AF对焦,可以使用光圈优先曝光、手动曝光和自动曝光功能。
尼康v1接手动镜头
许宗馨《尼康V1J1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使用
尼康1卡口镜头后组镜片都很“精致”由于传感器面积较小,所以要求镜头的成像圈尺寸也较小,镜头后组镜片都显得比较精致。除了10-100mm电动变焦镜头外,首发的另外三只尼康1卡口镜头体积上都比较小巧。尼康1卡口镜头体积上的优势比较明显。
由于传感器面积较小,所以要求镜头的成像圈尺寸也较小,镜头后组镜片都显得比较精致。除了10-100mm电动变焦镜头外,首发的另外三只尼康1卡口镜头体积上都比较小巧。尼康1卡口镜头体积上的优势比较明显。
尼康V1搭配10mm定焦饼干镜头在尼康单电发布之前,广大尼康粉丝都希望会是一款使用APS-C传感器的机型,希望能在尼康一贯优秀的画质基础上带有单电相机便携的特性。不过V1出来之后,大家看到的是一部使用CX格式传感器的单电相机,传感器面积要比DX小很多,也比M4/3系统小,不过就大于宾得Q所用的传感器,尼康CX格式传感器镜头转换系数为2.7x。
V1的基本特色
1、较好的平衡性V1采用了新的图像传感器,尺寸为13.2×8.8mm的1英寸大小,命名为“尼康CX格式”。尼康CX格式是一般小数码卡片机型的4倍,有大概微型4/3系统相机的1/2面积,V1和J1都采用约101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感光范围为ISO100-ISO3200,并可扩展至ISO6400,宽高比为3:2,焦距换算成35mm格式转换系数2.7X。尼康称其综合读取速度、高速反应、系统小型轻量化、成本等并考虑像素数和高感光度特性的均衡以及衍射现象的影响等画质方面的诸因素而决定用1英寸图像传感器的。
2、新一代图像处理器EXPEED3基于EXPEED和尼康特有的全面数码处理概念,尼康研发了新一代图像处理器EXPEED3,在尼康1系统中实现了速度提高与性能优化。
3、外观造型丰富色彩、纤薄机身与简约设计V1既没有索尼NEX那种前卫突出的科技感,也没有奥林巴斯E-P3那样经典精致的复古风。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或许是V1和J1的多色彩版本,对于尼康这种偏向沉稳、保守的品牌来说,能有如此亮眼的机身色彩已经是一个突破了。V1看起来着实非常清新,白色的机身、白色的镜头,搭配白色的镜头盖和白色的肩带,白的非常彻底。并且白色版本V1机身表面的钢琴漆材质质感很出色,将它和白色的iPhone放在一起,也绝对是V1更抢眼。
1系列镜头后部接口应该说是尼康又一大改进,众所周知F口镜头的触点在镜头上,而1口改到了机身上,这种设计相对来讲可靠性更高。
7、镜头适配器保持“通用性、兼容性”的光荣传统尼康为1系列配备了卡口适配器FT1,让几乎所有的尼克尔镜头都能用在1系列相机机身上,这无疑是保持、继承着尼康很好的通用性和兼容性的光荣传统,给尼康的老用户带来诸多方便,延伸了器材的资源配置,让1系列,特别是较为专业的V1担负起备用机和扩展长焦镜头用途的上佳选择,如200mmf2.8的镜头+2倍增距镜+卡口适配器FT1,焦距可以达到1080mm,如400mmf2.8镜头这样配置,焦距达到2160mm,特方便拍摄鸟类或野生动物,不过脚架要放在长焦镜头的脚架接口上,否者小巧的相机或卡口适配器FT1是绝对支撑不了的。用不带脚架接口的轻型长焦变焦镜头拍摄将脚架安装在卡口适配器FT1的脚架接口上还是可以的,如尼克尔AF-SVR70-300mmF/4.5-5.6GED,长焦端变成了810mm,相对颇为轻巧实用。
8、其他DL功能V1也具有动态D-Lighting功能,这一功能实际上是HDR功能的一种,可以有效的提亮暗部,压低亮部,虽然对于画质有轻微的损失,不过会让整体画面效果看起来更加舒服。通过试用,感觉总的来说这个功能还是很有用处的,尤其对于懒得后期在电脑里边慢慢调整的朋友,可以避免一些死黑以及死白。而且动态D-Lighting还有一大优势是可以在拍摄后相机内部手动选择加入,这样相对来讲更加方便。
附图1、J1+VR10-30mmf3.5-5.6;f8,500分之一秒,ISO400,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2、V1+VR10-30mmf/3.5-5.6;f5.6,1/250S,ISO200,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3、V1+VR30-110mmf3.5-5.6;f5.6,1/200S,ISO400,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4、J1+VR10-30mmf3.5-5.6;f5.6,1/750S,ISO400,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5、V1+VR30-110mmf3.5-5.6;f11,1/40S,ISO200,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6、J1+VR30-110mmf3.5-5.6;f5.6,320分之一秒,ISO200,+1EV补光,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7、V1+卡口适配器FT1+AF-SVR70-300mmF/4.5-5.6GED;f5.6,1/4000S,ISO400,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附图8、V1+30-110mmf3.5-5.6;ISO3200,f5.6,1/20S,自动白平衡,手持拍摄。
4、自动对焦系统尼康V1的自动对焦系统算是最大亮点之一。V1/J1对焦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图像感应器内融入了相位侦测自动对焦机构,是微型单电相机中首款实现相位侦测自动对焦图像感应器。组合了相位侦测自动对焦和对比侦测自动对焦的“复合自动对焦系统”,因此不需要对比侦测自动对焦机型那样检索焦点位置的过程,可以高速驱动镜头达到合焦位置,相对于对比侦测自动对焦机型所不擅长的动态追踪自动对焦,拥有更优秀的合焦能力。
尼康V1可以自动选择中心41个宽幅点,手动选择几乎占据全画面的135个对焦点。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尼康V1没有准备一个单独操作对焦点的拨杆,否则一定会更加方便。
5、高速拍摄V1/J1自动对焦追踪时的连拍幅数相当于单反旗舰机型的约10幅/秒,自动对焦锁定时约60幅/秒的高速连拍。这表示其图像感应器可对全像素以60幅/秒的帧频进行扫描,这是大型图像感应器很难做到的高速读取全像素,也许正是“尼康1”系列采用1英寸图像感应器的因由所在吧。同时具备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前后瞬间会自动进行拍摄,并自动选择理想的一张的“自动照片选择器”功能。还有不少新功能也相当引人注目,如拍摄动画时的动态快照功能,可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的前后瞬间同时记录静态照片和动态影像,播放时和音乐同时播放2.5秒的动画和照片。
摄像可以说是V1/J1的亮点之一。尼康V1支持FullHD全高清视频拍摄,具体规格1080/60i或者1080/30p,在拍摄时支持AF-F自动对焦。V1的高清视频画质还是非常不错的,和单反拍摄的感官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在视频拍摄模式,按动F键可以切换到高速摄像模式,V1可以拍摄每秒400帧或1200帧的速度拍摄慢动作视频,这样的模式足可以将眨眼的瞬间回放的相当清楚,捕捉到一个个平常难以看到的景观。
尼康手动镜头标识
自胶片时代开始,尼康单反镜头就始终使用F卡口,到了数码时代仍然延续了下来。尼康镜头的标识延续性也很强。今天我们以尼康最新版24-70/2.8镜头为主,对尼康镜头的镜身标识做一个讲解,供摄友们参考:
了解尼康镜头常见的标识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选择适合的镜头和掌握其使用方法。通过认识镜头上的系列标识、焦距标识、光圈标识和对焦标识,摄影师可以更好地发挥镜头的优势,实现自己理想的摄影作品。
初学者可以通过这些标识快速了解尼康镜头的型号和功能。
尼康镜头上的标识各不相同,主要是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和区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了解镜头标识的含义能够帮助他们在购买、选择和使用镜头时更加得心应手。
1.对焦系统的差异
尼康镜头带D和不带D的最大区别在于对焦系统的差异。带D标识的镜头一般都配备有距离编码器,这种编码器可以通过与相机的测光、自动曝光、闪光同步等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从而实现更加准确的对焦和曝光控制。而不带D标识的镜头,则没有这个编码器,无法实现测光、自动曝光、闪光同步等功能。
2.数据传输方面的区别
带D标识的镜头不仅可以传输距离信息,还可以传输快门和光圈信息,这些信息的传输可以提高自动曝光的准确性。而不带D标识的镜头则无法进行快门和光圈信息的传输,只能通过手动对焦和手动调节曝光参数进行拍摄。
3.应用范围的不同
在使用方面,带D标识的镜头一般适用于尼康的数码单反相机和一些早期尼康的自动对焦相机,而不带D标识的镜头则适用于更早期的尼康机型,这些机型没有距离编码器。
4.价格方面的差异
一般来说,带D标识的镜头价格会比不带D标识的镜头价格更高,因为带D标识的镜头具有更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俄罗斯手动八羽怪镜头尼康接口
手动老镜头,最值得推荐的就是俄罗斯八羽怪镜头了,这款镜头是拍摄花花草草和静物的首选镜头了,拍摄糖水片,这款镜头真的太棒了!
八羽怪手动镜头是指佳能推出的一系列手动对焦镜头,虽然这些镜头已经停产多年,但是它们仍然受到许多摄影师的喜爱,尤其是黑白摄影爱好者。
俄罗斯八羽怪镜头,还是很清晰锐利的,焦外虚化很不错,感觉比佳能尼康的各种50mm定焦镜头都要舒服
有了这个接环之后,我的所有尼康口的老镜头都变身为移轴镜头
B,喜欢某些镜头的味道,尤其是德系或者抄袭德系的俄罗斯镜头
我有一个富士微单,配备了几个手动镜头,俄罗斯的八羽怪,国产的鱼眼镜头,等等,当我要用鱼眼镜头或者八羽怪的时候,我就选择富士微单。
附录:
在网上做了一下功课,查找了一下有关格里奥斯44系列镜头的情况,现整理如下,仅供那些对Helios镜头感兴趣的朋友略作参考:
1.历史沿革:
Helios44型135镜头自1950年年初开始研制,基于卡尔-蔡司-耶拿的Biotar2/58镜头的光学设计,最初被称为“BTK”,即BioTarKrasnogorskij,大意为克拉斯诺戈尔斯克的Biotar镜头。该镜头1958年开始在KMZ工厂正式生产,后来螺口的格里奥斯44镜头搬迁到白俄罗斯明斯克的BELOMO厂生产,卡口镜头依然在KMZ厂生产。1972年,格里奥斯44M问世,标志着该镜头开始向现代镜头演变;1981年格里奥斯44M-4定型,此后逐渐延伸出一个庞大的镜头家族。
2.不同卡口:
Helios44镜头有多重卡口,除了早期的插刀式之外,还有PK卡口、L39螺口和M42螺口。
3.结构特点:
Helios44镜头均采用双高斯结构,使得该镜头可以轻松提供F2的大光圈,同时能够自动校正很多像差。但是由于早期双高斯结构设计上的问题,光圈全开时像场边缘部位的球形畸变校正不彻底,导致焦外光斑被压缩成椭圆形状,越靠近边缘变形越厉害,当焦外是明亮的杂乱光斑时能够形成所谓“漩涡散景”,即大家通常所说的漩焦。
4.镜头版本:
Helios44镜头版本繁多,如Helios-44、Helios-44-2、Helios-44-7、Helios-44M、Helios-44M-4、以及后续的Helios-44M-5、Helios-44M06和Helios-44M-7等。最早因为Helios-44-2有八片光圈,故有“八羽怪”的别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6片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