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五弟十一年
印象里“十多年前”这个概念依然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然而实际上5D一代推出的2005年已然是十几年前了。
理论画质测试:高频分辨率
废话讲完,大家更关心的事实应该是,这11年以来究竟5D这个系列在画质上有了多少进步?那么还是让它们一起来跑一遍我们的测试流程吧。高频分辨率测试这一块测试方法照常,使用同一支Otus55mmf/1.4镜头进行测试,光圈设为f/5.6,ACR解码RAW文件,所有锐化和降噪相关选项均设为“0”或者关闭。
理论画质测试:动态范围
30s的测试结果有点微妙,5D2比5D3还要好一些,5D和5D3长曝掉动态相对严重,而属于Tick更新的5D2和5D4长曝掉动态的问题就比较轻。这个现象有点不好解释,应该也是底层设计的问题吧,佳能这几个单反又没有五轴。
理论画质测试:平场有效像素
佳能5D4:官方宣传依然把高感画质优秀作为重要卖点
理论画质测试:基准感光度暗部有效像素
终于又到了搞一个大新闻把之前佳能的祖传传感器批判一番的时候了。其实在5D和5D2那个年代,大家对相机的曝光宽容度差异没有什么概念,人云亦云的觉得宽容度只跟画幅有关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也难怪,2007年之前的时候所有相机的动态范围参数都差不多,最终宽容度的结果确实跟画幅的相关性会大一些。然而,2007年2月,索尼在CX-NEWS公布了技术。随后的8月,索尼发布首款ExmorCMOSAPS-C画幅约1247万像素的IMX021,这也是A700、D300等一大批机器的CMOS。再后来到了5D3的那个年代,当初的羞涩小生IMX021已经进化成了真爸爸IMX094,之后的事情和口水战,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
致想要互相伤害的粉丝们
一定有不少关注粉丝认为我们这次要做的评测是佳能5D4、尼康D810、索尼A7R2和宾得K-1四台机器,但是我们认为四台机器上市时间相差比较远,因此等尼康和索尼更新以后再做横评似乎更加恰当。不过没关系,过毕竟我司数据库已经投入使用,大家可以在兰拓科技当中,自行选择想对比的机型进行画质对比查看,包括本次参与测评的四台机哦
机械性能测试:
本来机械性能测试的第一项应该是对焦速度,但经过实测它们都接24-70LII的对焦速度并没有区别,因此就忽略了。这一项依赖性最大的其实是电池电压,1系就比5系快出50%左右。
机械性能测试:连续自动对焦
由于佳能5D和5D2采用的不是网状对焦系统,无法进行三维方向连续自动追焦,故本次只测试中心点和最右侧边缘点的单点连续自动追焦性能,依然是用70-200LISII镜头推到200端全开光圈开启最高连拍速度追对面开过来的汽车,连续拍摄30辆,统计合焦的最终成功率。
机械性能测试:对焦精度
本次的精度测试换了个方法,改为都接同一支851.2LII镜头,每次都拧到无限远然后自动对焦对标板中间的靶进行合焦,全开光圈进行拍摄。拍摄10张RAW文件,后期进ACR统一缩图到1000万像素,读取画面中心的分辨率数值,然后计量这10张图分辨率数值的标准差,该数值可以反映对焦系统在大光圈条件下工作的稳定性。
其他机械性能测试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项目也可以划分到机械性能当中,在这里以表格的形式为大家作一个直观展示:
成像风格测试:盲评
人像篇
风光篇
A/B组中1、2、3、4分别是5D、5D2、5D3、5D4。
总结